TOP

深耕医学人文沃土,发挥空间育人作用——我校医学人文展览迎来参观学习热潮

发布者:OD网页版发布时间:2023-06-25浏览次数:37

疫情之后,我校各类医学人文展览人气渐涨,恢复甚至超过了疫情之前的参观人气。作为承展和参观接待的主要部门,图书馆半年来接待了大量校内、校外人员参观来访。620日—22日,就连续接待了三场校外人员参观来访。

接待来自厦门的老师参观

620日上午,来自福建厦门不同院校的20名护理专业教师来我校参观交流,在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姚谷芳带领下,他们第一站便来到位于南苑图书馆五楼的医学名画空间。图书馆丁静林老师接待。

参观老师们一走进展厅,就不约而同地感叹:“艺术氛围好浓厚啊!”丁静林介绍道,医学名画空间就是让学生在领略艺术美的同时,了解医学发展史,感悟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是我校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随后在丁静林陪同和讲解下,来访老师一边聆听油画里的医学故事,一边欣赏一幅幅意蕴深远的医学名画,还不时相互交流和互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参观,老师们了解到原来有如此多的名画和医学相关,他们表示通过油画欣赏来了解医学发展的历史,有趣而令人印象深刻,此次参观收获颇丰。

接待市委巡回指导组专家参观

621日下午,市委第18巡回指导组一行在宣传部部长李兆伟、临床医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蔡巧玲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新南苑五号楼11楼的“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主题展馆,彭骏主任接待并讲解。

主题展馆从“赤诚之心 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科业变革”“健节贤德 行不逾方”和“康济无疆 民安物阜”四个篇章介绍了“赤脚医生”的产生背景、杰出贡献以及深远影响,展现了从赤脚医生向全科医生的转型发展过程。

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主题展览是思政教育良好的载体,能够很好地加强教育工作者培养具有“医者仁心、医技精湛、服务基层”的百姓健康“守门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巡视组专家对该主题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其很有教育意义。

接待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人员参观

在主题教育中充分发挥主题展览的作用,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OD网页版“‘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622日,临床医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科室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联组学习,在蔡巧玲陪同下,两支部20余人参观了“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主题展馆。丁静林接待并讲解。

展览介绍了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过程,同时还专门介绍了我校作为上海市地方性医学高校,主动对接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培养百姓健康“守门人”的办学定位以及取得的成果。通过展览,老师们对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明晰,有利于双方在上海市院前急救人才培养理念上达成共识,共谋事业发展,共同促进上海市医疗急救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医学人文展览是我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文化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其辐射面和影响力正不断提升。自去年11月底以来,仅统计有讲解的接待,医学名画空间接待参观45场共992人次;而“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主题展馆自今年524日正式开馆以来,不到一月时间讲解人员共接待参观8场共167人次。

主题展览学习参观热潮的出现,是我校用整体生态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的生动体现,也体现了我校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品牌培育导向,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与学校“实践+人文DNA双螺旋结构”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以“博物馆”“主题展”“大师剧”为主要形式的健康叙事实践,实现多媒态、交融性、立体化的沉浸体验,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深耕医学人文沃土,积极探索创新,让医学人文的营养滋育校园文化之“树”,促学生人文素养之“花”灿烂开放。